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回复: 0

德鲁克对中国的预言,何以落空?

[复制链接]
puyang 发表于 2009-10-9 16: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非中国突然崩溃,我可以预测:以后10年左右,在美国和欧洲市面上将会出现大量题目为中国管理的秘密的书籍,就像前10年大量的日本管理的秘密一样。中国人研发出了一套特点鲜明、与众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框架。我经常说,日本的秘密在于它能把家庭因素从现代企业中完全剥离出去。中国式管理的秘密可能在于把家庭因素融合到现代企业中。 (摘自《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正文第7页。)
距离德鲁克讲这段话的1995年,14年已经过去了,欧美市场上不要说中国管理秘籍的风靡,就连一本有影响力的关于中国管理的书籍都没有;在国内,许多的中国企业家和学者甚至认为不存在“中国式管理”,就像没有德国式管理和加拿大式管理一样。
德鲁克先生的在天之灵一定对此十分失望。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深远文化悠久的国度,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难道孕育不出伟大的理论?没有自己管理思想的企业群体,能够承担起经济强国的使命吗?
针对德鲁克的这些问题,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回答“是”;不过,没有实践他老人家的预言,实在也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第一,中国三十年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是这一成就的取得,我想50%以上应该归功于一个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历史将证明,邓小平与300年前推动俄国“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彼得大帝以及150年前开启现代日本新纪元的明治天皇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此同时,在经济学领域,从包产到户到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这些伟大的实践的确造就了林毅夫这样得到国际认同的经济学家。
然而,恰恰因为邓小平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一系列正确的事情,中国企业享受了百年不遇的黄金发展时机,这时期最重要的是跑马圈地的勇气、长袖善舞的关系以及适当的运气。管理呢?It's nice to have。有则好,没有也无妨。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着相对激烈的竞争的时候,企业才开始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体系。这10年间,企业家及管理专家们将国外50年甚至100年的管理成果统统照搬进来,试图沿着一条捷径,快速提升管理水平。囫囵吞枣的结果是消化不良,直接的恶果就是“企业文学化”,引进先进管理思想,编制制度流程,设置平衡计分卡,把企业当作文学作品了,看着不错,实际上废纸一堆。这期间,我等战略和管理顾问为“企业文学化”再度添油加醋。
所以,改革开放30年,管理实践只有10年,而且这10年主要是走马观花而已。在尚未完全消化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前,我们不要奢谈中国式管理的超越。

第二,我百分百赞同,中国式的管理应该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我坚定地认为,在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植入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之后,中国企业将会真正地走向国际而且在那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在此前的博客中,我也谈到过“起点即是巅峰”。2500年前的儒释道哲学和思想即是人类智慧的巅峰,我们后人无非是在注解而已。
一位好友要求他儿子在小学时就要每天背诵《黄帝内经》《易经》《老子》。《黄帝内经》告诉你关于人的秘密,《易经》揭示的是社会的秘密,而《老子》则为你展开这个世界的秘密。在企业界,也有人在探索如何通过易经学管理。毫无疑问,这些努力都很有价值。
但是,没有个十年八年的,这些经典可能看都看不懂,谈何应用,更别提融会贯通了。虽然现在有几位我很尊重的国学学者在跟企业讲授这些经典,但多数情况下,只是讲讲故事而已。我们可能只是触及到了一点皮毛而已。
对于这些“起点即是巅峰”的智慧经典,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实践,但是在没有完全弄明白之前,应该尽量慎言慎行,多实践,少讲话。

德鲁克善意地将中国式管理与日本式管理进行对照。其实,当时日本经济起飞的时候,并不具备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优越条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同样大量的海外订单。为此,日本企业只能通过精益求精锤炼自己的管理方法,以争取竞争优势。
今天的金融危机,或许为中国企业凝练中国式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当“管理”二字不再可有可无的时候,凭借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不难发展出足以支撑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在此,我们只能恭请德鲁克先生在天堂里多一份耐心,再给我们10年的时间,我们一定践行他的预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