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回复: 9

(转)走上投资正道

[复制链接]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投资可能使人害怕,但不去投资的想法更为可怕,正确的投资,不仅带来财富,同时还带来精神享受,成功的投资同人生的成功是休戚相关的。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曾说过:“未来30年有两件事情是很肯定的:生活费用会越来越高;而股市及经济情况会更好。你可能对前者无能为力,但你若学习如何正确的投资,便可从后者获得不少利益,从而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投资股票这一行十分诱人的一点是:有时,一位一点不懂的人却干得很出色。很不幸,正是这一不需要专业知识也可以干好的错误印象,成为你以后的大陷阱。要知道这一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当你决定买卖一只股票时,你就开始了与那些以全副身心精力和热情投入该事业的人们竞争。在许多情况下,那些专业人士常常与你的交易相反,总的来说,他们深深打垮你。那种认为“我傻,别人比我更傻”的搏傻主义是行不通的。

俾斯麦说过:“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聪明的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这就是先理论后实践的目的所在。虽然熟悉理论的人不一定能实践得好,但是懂得一点投资方面的知识会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这比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了。

股市已有百余年的发展,自巴菲特靠股票投资成为世界首富,就标志着人类对股市投资实践已达到颠峰,已有的各类理论与实践以相当丰富完备,很多方面我们已无须长期探索,充分向前辈学习,集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实际,创新成为自己的投资风格,是现实的选择。

正如古人云“师法乎上”,要学就要学最成功的人。格莱葛姆、巴菲特、费雪、林奇等人无疑都是经历长时间历史检验的很好的老师。老手和大师的区别就在于:老手知道规则,而大师知道规则后面的真义。

我们要学习大师的思想精华,尤其是我们可以在实际中运用的精华,对任何方法的生搬硬套都将是会走向失败,我们绝不可能买到导致他们成功的一模一样的股票,包括他们自己也不可能每次都买到与过去一样的股票,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假设他们到了我们这样的市场将如何成功的应对。

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普通投资者或者是投错了师门,将一些经不起长期历史检验的方法作为学习的对象;或者是过于自信,妄图自己找出股市获利的秘决。这两类人放着众多非常成功的投资经验不去学习与用心体会,浪费了金钱是小事,而浪费了时间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大部分年轻人大多是一无所有的,他们唯一的资本就是时间。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谁也挥霍不起的,长时间的复利效应可以创造无比巨大的财富,时间可以创造奇迹。如果投资的时间够长,一笔小钱最终会变成一笔巨额的财富,一颗小树种细心栽培,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但你要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或是连一件将树种埋进土里的小事都不愿做,你将无法收获森林。

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股市最迷人也最害人的一点就是看上去每天都有机会,但真正可以把握的机会却极其之少!美国长期的证券市场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长达十年的牛市中,能赚到大钱的人也是极少数的,而作怪的就是市场的高效率。而中国的证券市场的确是越来越成熟而有效率了,对于希望通过股市长期投资获得巨额收益的人来说,如果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这个特点,除了磋砣了岁月以外,是不会收获更多好东西的。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测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揣度人类的疯狂。”牛顿如是说。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市场,大众所依据的是在日常的操作中赚到了钱,并没有对自己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统计概率分析,也不在乎自己的方法是否长期有效。少数投资者,以及西方投资理论界的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人不可能通过持续稳定地对市场的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来获利。

长久以来,大多数认为能够战胜市场的人所采取的主动型投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的实际投资绩效并不如意。历史记录可以告诉我们:“人不能战胜市场!”。从几十年美国基金的操作纪录来分析,大多数运用主动型投资策略进行管理的基金,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低于标准普尔指数。即便在最好的十年中,传统的主动型共同基金也只有26%实现了优于指数基金的业绩。从《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所收录的45年历史收益数据可以看出,在晨星杂志所跟踪的所有共同基金中,80%收益率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水平。

从科学的统计概率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显然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各种机构、投机资金、各路所谓的“庄家”都不可能持续稳定地战胜市场!

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是一个效率市场,绝大部分人都将碌碌无为向平均收益靠拢,美国几十年也就出了巴菲特、彼得·林奇、费雪几个大投资家。从日常短期波动来看,股价服从随机行走理论,谁也无法确定地进行精确地短期预测,如果谁能长期准确的预测短期市场波动,他的财富早就排在比尔·盖茨之前了,证券市场一百年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由于大部分人都无法战胜市场,所以西方许多投资者选择了指数化投资,力求使自己的投资尽量指数化,以获得证券市场的长期平均收益。无疑这种方法不会输,但也别想赢太多,不可能获得超级利润。

难道没有战胜市场的方法存在吗?有!但这种方法往往特别难,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只能是极少数人的小概率事件。用庞格罗蒂的话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一点是可以预测的。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易预测的。”巴菲特如是说。原因大概有三:

1、主观判断的大机会的实际结果往往是打了折扣的,你必须要留下一定的误判空间。人总是过于乐观分析机会而将风险抛在脑后,谁也无法避免这一点。所以经过仔细选择具有诸多有利因素的大机会往往实际上只是中等机会,或者只是小机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带来一定赢利,而你所认定的小机会打了折扣就几近于无了。

2、不存在可确定的小机会。按照彼得.伯恩斯坦的言论,不确定性是市场永远的伴侣。连那些深思熟虑认为的大机会都经常大打折扣,小机会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频繁的抓小机会,就会趋同于投币概率,向市场平均值靠拢;而耐心等待相对可确定的小机会,往往就几近于抓大机会了;这个世界往往走向两个极端,很少有人能够作到绝对的中庸,在多变的证券市场尤其如此,与其在两边摇摆不定,不如专心于一个极端。

3、大机会一定有,关键是耐心等待。人们总是深深地怀疑,自己能抓住大机会吗,正是这种怀疑使得人们力图去抓看上去经常有、似乎更有把握的小机会,到了真正的大机会来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小机会套住的状态。我也曾深深地怀疑过,但多年的实践后,我终于明白了一点:如果这股市每年不大幅波动一、两次,就不是股市了;再好的股票,如果没有大幅的上下波动就不是股票;你所要作的就是锻练识别能力与耐心等待。

这里顺带分析下高价、低价股的机会比较问题:

1、有人认为好的股票往往被高估,坏的企业往往被低估。而我们国家这个问题并不严重,我们这个市场大多数时候是绩优没人理睬,垃圾投机盛行。

2、又有人认为好的企业往往价高,坏的企业往往低价,高价机会少,低价机会多。但问题是高价未必高估,低价未必低估。事实上,好的企业只是有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敢买高价的投机客较少,反而处于相对低估状态;相反,人们总是乐于在低价股中投机,反而是高估了。

3、我国的高低价股价差远不如西方成熟市场,西方的好股票几百美元的比比皆是,垃圾股一、两毛钱的也很多,而我们最便宜的也有几元钱,最贵的也不过几十元,证明了低价高估、高价低估的状态。

4、在我们这样高市盈率的市场,根本不存在被低估的低价股,那些本身素质很差的垃圾在没有真实的重组前即使被炒高了,最终还是跌回原位,而在浩如烟海的垃圾堆中,你很难知道哪个是真正有效的重组。

5、如果垃圾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好股票也同样处于相对低估状态;如果好股票处于相对高估状态,那么垃圾一样股价高企,好不到哪去。

6、高价、低价中都有机会,我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但只有能加以利用的机会才是机会,对于我来说,由于高价股相对数量较小,有利于缩小研究范围,我更善于到高价股中寻找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美国)朱尔

有没有可能存在掷硬币的高手,可以连续掷三十次正面而不出现反面的情况?按照学术界的观点,统计学家将这个高手的成功称之为小概率事件,他的成功只能要靠运气。有些经济学家使用古典大猩猩类比法:如果你将足够多的大猩猩放在一间屋子里,让他们一起投币,每一轮掷出反面的大猩猩淘汰出局,从统计学上讲其中几只一定能够达到这个高手的水平。

在投资界也同样存在这种观点,巴菲特、林奇等人的投资策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少数几只运气特别好的猩猩而已,属于市场总体机会中的小概率事件。那么,真相是否就是如此?

巴菲特的老师本·格雷厄姆写过一本书--《证券分析》,这本书是全球公认的一部经典著作,发表65年之后,至今仍被大量印刷。在这部著作发表50周年的纪念日,哥伦比亚商学院召开了一次研讨会,纪念这部由两位杰出的本院教师担纲的作品的发表。巴菲特被应邀出席,并作了“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的演讲。

演讲以现代证券理论的中心辩题开始:股市是高效的,任何打败市场的人都属幸运。他假设举行一个全美2.25亿人参加的掷硬币比赛。猜中者的奖筹为1美元。每掷一次,输者退出,赢者留下赌筹,进入下一轮。经过20轮掷币比赛,剩下的215名赢者就挣得了100万美元。巴菲特继续说道,现在,商学院的教授们在分析了这场全国性比赛之后,会指出那些掷币的人没有什么特殊技巧。他们还会争辩,这件事情很容易被2.25亿只大猩猩模仿。

他承认,从统计学的角度,大猩猩靠运气的确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这215个获胜的猩猩中有40个来自于同一家动物园,难道我们就不想问一问他们的管理员给那些大猩猩吃了些什么吗?巴菲特称,任何高度集中发生在某一领域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某些不寻常的事情,并值得我们去调查。他得出关键性结论:万一这群独特的获胜成员靠的不是他们吃了什么,而是靠向某人学的手艺呢?

他说他所认识的一些人,他们的成功绝非是幸运二字所能解释的。那天,他举的例子都是围绕着那些长时间持续击败市场的人的。这些人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遵循同一个人所制订的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而这个人就是本·格雷厄姆。

巴菲特坚持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幸运的大猩猩!

应该说巴菲特在这次演讲中,并没有说出他所得到幸运的本质,因为利用错误定价获利的思想是大多数投资者所崇尚的方法,为什么多数人没有成功,而只有他及少数人成功了呢?因为巴菲特在举例中,将自己的行为等同于其他人频繁操作的行为,而实际上在他人反复投币时,而他却是冷静地在边上一动不动。

巴菲特成功的秘决有三个:1、超长期投资与极低的周转率;2、只投资优秀的有竞争力的企业;3、在较安全理性的价位区集中投资。而决定巴菲特的掷币幸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靠的“超长期投资与极低的周转率”。

同样还是2.25亿个猩猩掷币比赛这个例子,总共要进行20轮,每轮的获胜者才能进入下一轮,但是有1只大猩猩善于投机取巧,只参加了第5、10、20轮三次掷币,其余时间它都处于等待之中,只有到了它有把握的机会才出手,而这三次它都对了,它一样成为20轮的获胜者。别的猩猩要20轮连续正确的幸运,而它只需3次就可以了。

可以说,长期投资与低周转率的策略,类似于在别的猩猩多次掷币的时候将胜利的成功保持到下一轮的策略。无疑巴菲特是一只善于投机取巧,通过少投币而将获胜纪录一直保持到最终的大猩猩!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似的,绝大部分人在各行各业都是碌碌无为的一般人,优秀的东西总是少数派,他们的行为总是特别而且极少人能做到的,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一群人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巴菲特的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将一些极浅显易懂的道理超长期地运用到投资生涯中去,他这些方法常人都能掌握,但没有一个人能够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

耐力常常是胜过头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最著名、最伟大、最成功的开放式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早期也热衷于短线买卖,他任经理的第一年换手率高达343%。但不久他就发现“很多我持有几个月的股票其实应该持有更久一些。这不是无条件的忠诚,而是应该钉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提早放弃这种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这是我最喜欢的格言,自己却成了牺牲者。”

人们总是到处寻找在华尔街获胜的秘决,长久以来真正的秘决就是一条:买进有盈利能力企业的股票,在没有极好的理由时不要抛掉。你不必在分析该买哪种股票方面是个天才;但如果你没有耐心和勇气去长期持有股票,你只是一个投机者。区分投资者的好坏的标准并不总是头脑,而通常是纪律。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的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短线的缺点就在于频繁买卖,它面临了两大问题:1、一次不谨慎的交易导致出局。如果将市场投资回报视为多轮投币比赛,无疑投的次数越多,所得到的走运概率就越低,往往没投两三次就被淘汰出局了。当然市场没有淘汰制这么残酷,但有时市场的风险的确可能将投资者淘汰出局,如选择的投资对象突然破产摘牌等,这种情况很少,但遇上一次就死了,碰到这种情况,并不是投机者的运气不好,而是他的不谨慎的频繁买卖造成的。

2、长期频繁操作的结果反而低于平均利润。有的人以为短线买卖可以回避遭到一次痛击的危险,但即便回避了风险,他马上将面临第二个风险,判断平均化。在股市中判断对错的概率与猜币游戏类似,最多只有50%,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交易成本的存在,正确的概率还不到40%、甚至更低,从而导致低于平均利润。

用无知来控制风险,只能加大风险;靠麻雀战术也许能够生存,但永远成不了高飞的大漠孤鹰。

长线投资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股市的长期向上性特征获利: 1、长线投资同样会遭到淘汰出局的风险,但是由于长线投资者在买入之前往往已对企业作了深入的研究,选择的公司往往有长期价值,价位一般较理性,遭到灭顶之灾的概率是极低的。2、股市的发展局部与阶段而言,股价呈随机波动。但从五到十年来看,是长期向上的。短线投机是无法利用这长期向上性特征的。只有长期投资能够做到。  

市场几乎无时不刻地被投机狂潮所包围着,在市场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以短线为主,妄想一日暴福的念头人人都有,但几年下来累计利润连市场平均涨幅也赶不上,效率市场证明了短线投机在股价随机行走面前要想获得超级利润是图劳的。策略的选择本身就预示了成功的概率,大部分人以短线为主,所以大部分人赚不到钱,他们就是市场本身;极少部分人只做聪明的长线投资,所以这类人得到最多的利润。

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是靠长线投资成功的,古往今来,靠短线投机得享大名者,至今没有一人(除非是反面教材)

有人认为巴菲特买入的股票都是一些低市盈率的股票,他的长线投资理论只限于成熟市场。我不这样认为。

中西方股市都是股市,它的内在运行规律是基本一致的,都是由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在交易,只不过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作为新兴市场是由高市盈率的市场过渡到低市盈率的市场,将面临长期缓慢的过程,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产业都将面临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历程,无疑充满着许多的机会。总有一些企业能实现高成长不断较低市盈率,由于相对整个市场市盈率偏低,整体市场对它将会产生向上拉动作用而使股价长期上涨。

在这种高市盈率的市场中,投资者的目的应该是适度的,即在整个市盈率相对基本不变,或整个市场市盈率的缓缓降低的过程中,找到盈利将会长期胜过大部分其它上市公司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复利作用的威力后是很容易激起人的贪欲的,会梦想以高复利迅速达到致富的目的,但是想要把握住更多的机会时反而失去了本应有的机会。过高的增长只会害了自己。

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高增长率必定走向自我毁灭。如果这种增长的基数小,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条定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数很大,那么当事人的结局将是:高增长率最终会压扁它自己的支撑点。

美国天文学家塞根在谈及每15分钟分裂一次繁殖的细菌时已经很有趣地形容了这一现象。塞根说:这意味着每小时翻四翻,每天翻九十六翻。尽管一颗细菌的体重仅有大约1克的一万亿分之一,但经过一天疯狂的繁殖后,它们的后裔将像一座大山那样重…两天之内,它们将会比太阳还重……不过,不必杞人忧天,塞根说:总有某种障碍会阻止这种指数式的增长。

证券市场的历史资料可以告诉我们,最杰出的复利增长者-沃伦·巴菲特,也只维持了24%的常年投资报酬率,大部分人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千万不要梦想通过短期暴利来加速复利的增长,这是谁也无法作到的,能保证一个长期增长的较高的复利就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业绩。

复利对我们的启示是:

1、成为证券市场的王者,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胜利,而是靠长期稳定的复利增长。

2、由于市场的高效率,长期获得高报酬率的复利增长是不现实的,所以每当获得一次极高的投资收益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成果,而不是梦想着乘胜追击。

3、不要对高成长的企业报着过高的期望,一个很简单的数学依据:如果企业年年增长一倍,五年后整个企业将成长32倍,10年后将成长1024倍,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自认为发现了好股票,又没有耐心等待逢低买入的人,不用担心股票有一天会突然飞到天上去,而已经持有低位买入的好股票的人,既不要把短期获利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要天天盼望着自己手中的股票快速上涨,最后失去耐心,过早抛出。

4、基数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较高的复利,但是正因为基数小,所以大部分人也不会很重视,不会从复利角度考虑问题,犯了过多的错误,反而防碍了资金的稳定增长,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坏的情形是浪费了时间这一无价财富并且养成坏的习惯甚至死不悔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沃伦·巴菲特多次强调:“多元化投资就像诺亚方舟一般,每种动物带2只上船,结果最后变成了一个动物园。这样投资的风险虽然降低了,但收益率也同时降低了,不是最佳的投资策略。我一直奉行少而精的原则。我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投企业的了解不透彻,自然不敢只投一家企业而要作多元投资。但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相对减少,充其量只能监测所投企业的业绩。”

巴菲特认为:诺亚方舟是最牢固的船,但不是能跑得更快的船。巴菲特进而提出:“多元化只是起保护无知的作用。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防止我们陷入标准的分散投资教条。如果你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投资者,能够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五到十家具有重要长期竞争优势的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传统的分散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它只会降低你的收益率并增加你的风险。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投资者会选择将钱投到一家他喜欢名列第二十位的公司,而不是将钱投到几家他喜欢的-他最了解的、风险最小、而且有最大利润潜力的公司里。”

显然,巴菲特并不是完全反对分散投资,他反对的是过度分散,反对的是分散在不了解的公司里,他认为投资者应集中投资于5-10家最好的而又能以合理价格买入的公司。

善于挖掘成长股的投资大师-费雪总是说,他宁愿投资于几家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他在1958年写的《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不了解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40年后的今天,费雪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他仍不改初衷,他还是强调:“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买最好的股,不然我宁愿不买。”一般情况下,费雪将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内,其中有75%的投资集中在3-4家公司身上。

凯恩斯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宏观经济思想家,他还是一位传奇式的投资家。凯恩斯曾在1934年给朋友的信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的钱投入到一个他认为有所了解以及他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员的企业中。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在大量他一无所知或毫无信心的企业就可以限制风险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绝对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很少有超过或三家的企业,本人认为有资格将我全部的信心置于其中。”

应该说早期的彼得·林奇是一个疯狂的分散投资基金经理,在他所掌管的基金投资组合1983年共包括900种股票,后来更增加到1400种。他就象一条巨大的蓝鲸,吞食一切有利于它成长的东西。但随着投资经验的增加、投资精力的下降,他越来越崇尚集中投资。在他自己总结的25条黄金规则中他谈到:“持有股票就象养育孩子--不要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投资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美国的莱格·梅森集中资产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作了一项统计研究,他将1200家美国上市公司进行随机组合,时间设置为10年期。统计显示:

1、在250种股票的组合组里,最高回报为16%,最低为11.4%。

2、在15种股票的组合组里,最高回报为26.6%,最低为4.4%。

3、在3000种15支股票的组合中,有808种组合击败市场。

4、在3000种250支股票的组合中,有63种组合击败市场。

因此,就单个集中投资组合而言,集中投资有更大的机会获得高于市场的收益,也有更大的机会低于市场的平均收益。拥有股票数量减少,击败市场的可能性增加。拥有15支股票,你击败市场的机率是4:1,拥有250支股票你击败市场的机率是50:1。

一定数量的分散投资能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获得超越市场平均值的利润,要获得超额利润只有集中投资3-5家。普通投资者在资金达到百万以上之前,应集中投资于一家公司,因为在达到百万以上之后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胜利果实,所以要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稳定获利;而在百万之前,应该有理智地奋进,争取更大的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优秀的投资对象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1、广阔前景产业;2、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企业;3、成长型小企业。

如何甄别广阔前景产业?一、产业差别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大多数时候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很多人研究了一辈子还没弄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搞错了研究方向,开始的方向性错误是很难导致正确的结果出现的,正如你凭着错误的地图很难到达你所要去的目的地一样。

产业差别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就象生活中的不同阶层一样,生而为贵族与生而为平民有着不能等同的成功机遇,社会分工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劳动报酬,如律师,私人医生所赚的收入就是比普通工人多,其职业的稳定性也较高。所以所处产业不同,企业所得到的利润、承受的竞争压力以及获得成功的机遇也不同。

二、上对了船比找到好划手还重要。公司的管理层是经常会发生变动的,而经营策略有时也会表现得朝令而夕改毫无理性可言,但是消费者对好的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是永远不会变的,在一个大众具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只要管理者不犯过于愚蠢的错误,往往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收益,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应该是好的行业,倒并不一定是管理者的超人的智慧。

巴菲特反复强调这点:“良好的管理记录与其说是你很有效率,倒不如说是因为你上了哪条船。当有着辉煌名声的管理人员要去对付前程黯淡、管理混乱、声名狼藉的公司时,不变的只会是公司的名声。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艘长期漏水的船上,那么造一艘新船要比补漏洞有效得多。优秀的骑士会在好马,而不是衰弱的老马上充分发挥。我对此事的观点从未改变。”

真正最好的企业是“傻瓜”都可以管的,“迟早会有一个笨蛋爬上懂事长的位置”。此话本意不是说管理不重要,而是说:1、了解一个管理者是很难的 2、面对行业的困境,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3、有时你信任的管理着也会让你失望的。但行业不会骗人,行业的发展,产品的需求是骗不了人的。

如何确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企业?

一、在一条好船上找到最好的划手。产业中的企业就象生活中团体里的个人一样,也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区别,并且优秀的总是少数人,大部分都是一般或愚蠢的。既便都是一群傻瓜,但傻瓜根据他所知道知识的多少也可以分出等级。投资者应着重于找到优秀的头脑,实在找不到也应矮子里拔将军,找出较聪明的傻瓜。牢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并找到优秀的企业,并且相信优秀的企业必定胜大多数一般的企业。

二、强大的竞争优势是好企业的共同特征。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选择企业的核心标准——对于没有丝毫竞争力的企业,随时都面临着关门!这一点对那一家企业都一样,上市公司也一样!若不从机制上解决培养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迟早证券市场会变成投资者的屠宰场,或许你可以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但可能这一天何时到来,上帝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上帝的钱也在股市被套住了。

还是靠自己吧。为投资多上几把保险锁。而企业竞争力是其中最牢的一把。竞争优势也可以分不同的强度:

一流优势:(1)技术领先(2)垄断(3)资源独占

二流优势:(1)品牌影响力、忠诚的客户(2)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流优势:(1)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2)管理与人才(3)成本

测量企业竞争优势强度的标准:

1、它所具备的优势,其他企业有无?

2、这种优势是否容易模仿?

3、这种优势能持续多久?竞争中的贡献多大?

4、企业为保持这种优势作了那些工作

5、这家企业明显的劣势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天性中有许多不好的东西,如好吃懒做、贪心、狂妄自大、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不肯承认错误.....只有克服了这些缺点,人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知行合一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即使你有再多的知识、有最好的武器与方法,但你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缺点,你一样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取得成功。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各行各业的出众者都是如此,成功的投资者也应具备一些与投资致关重要的基本素质,如耐心、勇敢、谦虚、....等。

耐力与恒心

由于股市的剧烈变动,总有人把握不住自己,对自己的选择持深深的怀疑态度,他需要寻找一种参照体系,他急于知道自己的行为结果,他试图把所有的信息都收进来。另一方面,股市的急剧变动,发出与投资人所关心之事相吻合的信息的频率也相当高,这便影响了人的知觉系统,产生对信息理解的不确切。市场中尽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丰富经验的投资专业人员,他们最善长的就是让市场更疯狂、更混乱,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显得比散户更聪明、理智一点,股票投资人感受到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很多事情尽管你已经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并且已经作出了勇敢的决定,但是你没有耐力与恒心一样不会成功,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进程,没有耐心去等待无异于拔苗助长,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当然,长期的耐心是很难做到的,就连巴菲特有时也会犯这种错误。巴菲特是这样批评自己在航空业投资的错误:“我承认,我和别人一样有种渴望。渴望干点什么,特别是在无事可干的时候。”

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努力,虽然你作不了最有耐心的事情,但只要你尽力作了,会比丝毫不付出努力得到更多的回报。

勇敢与自信

勇敢与自信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勇敢的表现主要在行动,而自信主要表现在思想,自信决定勇敢,二者对投资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试想你如果不自信不勇敢,面对高风险的市场,你如何能够作出投资决策。勇敢的表现的两个特征:1、无知者无畏。2、大智大勇。

前者是因为不知道风险来自于何处,后者是因为知道事物的发展必然规律、并能掌握控制风险的勇敢;二者在短期的效果差别不大,但长期来看却有天渊之别;前者的成功在于幸运,但幸运是少有而不经常的,后者的成功则是基于对事物的客观分析,他的结果是必然的而且是长期有效的。大部分投资者在市场中都是愚勇可嘉的,而向大智大勇转变唯有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拉罗什富科在《感想集:道德方面的格言与箴言》中说:“最大的才能是按真实价值评价事物的能力。”了解事物的真相,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勇敢在投资方面的重要意义:1、勇于做最孤独的事情;2、勇于做最有耐心的事情;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勇于坚持正确的判断。

当然,这些勇敢都建立在你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上。格莱葛姆说:““你不会因为这些人的不同意,而判断正确或错误。你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你的资料和推理是正确的。”

谦虚与谨慎

自信与勇敢在不善于控制时,有时会发展为狂妄自大、匹夫之勇,事物走向反面通常是有危害的,而谦虚与谨慎是对自己最好的约束。谦虚才能使人进步,没有哪个大学者是狂妄之徒,因为他们研究得越深就越觉得自己在知识面前的渺小,圣贤尚且如此,我辈俗人又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呢?

谨慎能减少轻率的错误,虽然过于谨慎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要想跑第一,你首先要跑完全程。”你失去少数机会并不可怕,(事实上股市总是充满机会的)可怕的是一次致命错误的打击。对于自己有把握的东西要自信与勇敢,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东西要谦虚和谨慎。只有具有谦虚的品质才能勇于承认错误,才不会一错到底。

马蒂·舒华兹说:“再成功的投资者,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而对待损失的态度却是不同的,不同的态度又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大部分的交易员最后总是输钱的原因在于,他们宁愿赔钱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孤独与冷静

人一生都是孤零零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帮你,只能依靠自己。证券市场尤其如此,因为零和市场的本质决定了每个人都是你的敌人。从众结果注定就是利润平均化,成为碌碌无为之辈,成功的投资者要勇于反大众,要以孤独为乐,你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你只要研究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力争成为少数人。

独孤求败的确是很高的一种境界。孤独的人往往冷静。冷静对于投资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市场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发疯的状态,很少有人不被它影响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冷静的投资者是要有一点笑看潮起潮落的超然的。只有冷静等待才能等到大机会。

马克·魏恩斯坦说:“我在交易中亏钱不多,因为我善于等待真正时机。大多数人不善于等待时机,他们在天还漆黑的时候便匆匆进入森林,而我却会等待至天亮。虽然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够捕捉草原上的任何动物,但是它会等到完全有把握时才会捕捉猎物,它可以在树丛中等上一周,就是等那正确的一刻,而且它等待捕捉的并不是任何一只小羚羊,而是一只有病的或破脚的小羚羊,只有当万无一失的时候,它才会去捕捉。对我来说,这就是真正专业式的交易方式的缩影。”

独立思考、灵活与原则的辩证关系、......影响到成功的因素太多了,不是这一篇短短文章所能谈尽的,我只是讲了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无疑这一章是我写得最差的,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不断修改这一章,不能十全十美,就留一些遗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投资的研究思路的总结

1、为什么在市场中中赚钱越来越难,因为市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效率;但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率的,它总是提供一些或大或小的机会,要想获利必须抓住大机会;市场的大机会不在于短线暴利,而在于市场的长期向上性特征,其本质是由处于生命周期上升期的产业拉动的。

2、历史已经证明了简单长期持有策略胜过大部分主动策略,所以尽量不要离开市场;频繁操作的成功是微乎其微的小概率事件,长线投资才能得到最投机的幸运;长线投资获利的秘决--复利;提高获利效率与安全的特别方法——集中投资。

3、为了得到稳定的复利,集中投资于好的产业与企业是双保险;只投资于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在好的行业中选择有超强竞争力的好企业;新股、次新股是推动市场的重要动力,里面经常有一些新兴产业,所以要重点关注;极少数的预创新高的老股有一定价值,但最好还是不予关注;

4、善于利用技术分析可以拓展安全空间,得到更高的复利;利用技术分析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到买进后就很难跌到自己的价位,或者说是一个长期不容易产生重大损失的价位。尽量避免止损就是最佳的止损策略。

5、投资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高素质是最真实的强度;领先主动上涨是最明显客观的强度;较高的股价是基本强度也是最不被重视的强度,将三者组合运用可以提高成功率。

6、好的行业与企业通常是大众所喜欢的,价格往往是高估的,在下跌的市场中买入或在经历长期调整的低位买入,是较好的选择,虽然这个价格未必是极端便宜的,但却是较合理的。它至少符合一个巴菲特的原则: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不同寻常的公司,比以不同寻常的价格买入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

7、有效的方法能否成功运用还在于投资哲学的成熟。

二、投资原则

1、首要原则:安全!复利!

2、长期持有原则:耐力胜过头脑;不要轻易离开市场。

3、行动原则:不去想象你所画不出来的东西;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4、技术分析原则: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尽量简单。

5、基本分析原则: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

6、止损原则:良好的买进为成功的卖出奠定了一半的基础,把止损消灭在最开始的时候。

7、等待原则:股市里的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但你手中的钱是可以赔完的,不要因为他人的获利而影响了自己的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uyang 发表于 2009-5-28 2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费雪说:“研究我自己和别人的投资纪录之后,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必须特别注意,首先投资想要赚大钱,必须有耐性。换句话说,预测股价会到达什么水准,往往比预测多久才会到达那种水准容易。其次,股市本质上具有欺骗投资人的特性。跟随其他每个人当时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内心不可抗拒的呐喊去做,事后往往证明是错的。

即使某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似乎已到或接近暂时性的峰顶,而且近期内可能大幅下跌,只要我相信长期内仍值得投资,便不会出售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我判断几年内这些股票的价格会涨得远高于目前的水准,我宁可抱牢不放。我的信念源于投资过程中对基本因素的衡量。增值潜力雄厚的公司很难找,因为这样的公司不多。但是如能了解和运用良好的基本原则,我相信真正出色的公司和平凡普通的公司一定有差异,而且准确度可能高达90%。

预测特定股票未来六个月的表现,则困难得多。由于这些理由,我相信不管如何精研预测技巧,准确预测到股价短期走势的机率很难超过60%。而且这个估计值可能还太过乐观。既然如此,在正确机率顶多可能只有60%的情形下,便决定卖出正确机率高达90%的股票,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合理。”

林奇说:“在股市赚钱的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样强调都不会过份。每年都会有大量关于如何选股的书问世,但如果你没有强烈的赚钱欲望,所有的资讯都是白费力气。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选股或挑选基金,最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能力,即不理睬环境的压力而坚持到投资成功的能力;决定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头脑而耐力。敏感的投资者,不管他多么聪明,往往经受不住命运不经意的打击,而被赶出市场。

现在你很难找到一位宣称自己不是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但当股价下跌时,真正的考验来临了。人们突然间变成了短期投资者,虽然他们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要做长期投资者。他们被情绪控制,并且忘记了当初买股票的理由--在好公司里拥有股份,他们陷入恐慌,因为股价很低。他们不是等待股价回升,相反却以低价抛出股票。毫无疑问,这时的股价最低。

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做,他们自己急着要赔钱。市场投机者试图对股价的短期波动进行预测,希望获取快速的利润。极少人能以这种方式赚钱。试图跟随市场节奏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市场底部即将反转时退出市场,而在市场升到顶部时进入市场,人们会以为碰到这样的事是因为自己不走运,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想入非非。

没有人能够比市场精明。你可以对自己说:‘下次股市再跌,我会不理睬那些坏消息而买进下跌的股票。’但是,由于每次危机看起来比上一次更糟,因此,要想做到对坏消息不理不睬越来越难了。

在股票战胜债券的70年中,曾经有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其中13次跌幅超过33%,包括1929年的暴跌。或许还会有更大的股灾,但是,既然我没有掌握预测股灾的武器,那么,试图提前保护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代40次股灾中,如果我每次卖光了股票,我每次都会后悔。即使发生了最大的股灾,股票的价格总会涨回来。

股市下跌并不是惊人的事件,它是个循环事件--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冷空气。当冬天来了你会穿上大衣,告诉自己夏天还会来临,而不会认为冰川从此覆盖全球。” 

巴菲特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偶尔爆发会永远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是难以预料的。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去。我们的目标应当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我们将继续对政治预言和经济预言置之不理,这些东西对许多投资者和商人来说是代价昂贵的消遣。30年前,谁也无法预测到越南战争的大面积扩散、工资与物价控制、两次石油危机、总统辞职、苏联解体、道指在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是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在2.8%至17.4%之间波动。

但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巨型并未对格莱葛姆的投资原则产生丝毫不利的影响。它们也没有导致以离谱的价格荒谬地协议收购优秀的公司。而且,请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使我们递延或改变对资本的运用,那我们的代价将是什么。事实上,我们通常是在人们对某种宏观事物的恐惧达到顶峰时进行了最成功的收购。

恐惧是追求时尚者的敌人,却是保守固执的原教旨主义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