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什么我们要研究现代金融
一日一思(七十六): “理性市场模型”永远是不懂得市场的人所追求的梦想
昨天金砖四国在决议中倡议,未来全球应该建立稳定的、可预测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听着挺好,实际做不到。多少年来,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希望货币市场能够稳定,波动率小一点,甚至希望金融市场能够理性运行,别大起大落。而真正懂得金融市场的人都在强调非均衡,非理性,也就是我的远均衡理论、橡皮筋理论的由来。为什么?很简单。自然界之所以能够均衡,是因为自然规律很少受人的意志和活动的影响。金融市场恰恰相反,它是人类博弈的市场,它的规律是人的规律,而绝大多数人一定是非理性的——否则这个世界早就进入最好的社会制度中了。金融市场一定以非理性为常态,货币市场也不例外。许多政治家不懂金融,更不懂得货币市场,它们以为货币就是为了结算,就是为了储备,但他们都忽视了一点,货币的本质是虚拟的,是为了炒作。一方面它们可以经过兑换流窜于全世界的虚拟金融市场,炒作各国的股市、房地产市、包括各种期货等,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就是筹码,就是炒作的对象。而所谓稳定,可预测,还怎么炒作。
以上观点对全世界绝大多数金融分析师和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但认识程度是有差异的。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市场并不总是理性的,但仍然希望我们能够有一个可预测的市场。其实,只要承认市场是非理性的,也就承认了市场很难预测。预防市场的负担波动的办法只有对冲,或曰多元化。
以上认识不仅对官方的外汇储备运用是值得借鉴的,对大多数从事金融市场分析和投资的人来说也很重要。
过去50年,英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一直在向成千上万追随者们传授以高效率市场为对象的分析原则,这些追随者来自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等全球金融体机构。而所谓的高效市场之前提就是这个市场的波动是基于基本面或一切信息,因此是可以预测的。如今,全球金融危机已使所谓“理性市场理论”的积极倡导者们开始质疑自己的信条。英国CFA协会最近首次询问自己的成员是否相信“市场效率”,结果发现,超过2/3的受访者不再相信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相反,恰恰是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信息(小概率)决定了市场的大趋势。更令人吃惊的是,77%的受访者“强烈”或“非常强烈”地不赞同所谓投资者的行为是“理性的”观点,也就是说,以前所谓“群众智慧”可以纠正市场的非理性运行的学说完全走向了反面——绝大多数人一定是错的。这种转变非常重大,因为“高效率、理性、可预测”等市场假设是计算各种投资品价值的基石。现在被证明错了--从股票、外汇到期货等市场分析方法需要从根本上创新——资本市场定价模型首先就是非均衡、非理性的,货币市场也不可能理性。
金砖四国指责美联储不负责任,不能使美元少些波动。其实,美联储能做到,方法就是政府干预,政府充当市场的买卖者。而这与中国俄罗斯还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即使是政府充当市场的买卖者也未必能够保证市场价格的稳定。首先是错误会犯的很大,导致市场的波动率更大;其次是市场的买卖者可能不仅仅是老百姓,如果全世界的政府都参与进来了,如同中国矿业操纵美国债券市场一样,货币的市场价格仍然免不了巨大波动。
只要有人参与,无论是什么人,都将导致市场的非理性,也就是大幅度波动。而是为第波动无非是回归理性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非常没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