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成立以来对国企,尤其是央企功莫大焉的国资委,最近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经济格局之中资产最为庞大的央企,开始试水独立编制央企经营预算。据9月25日《经济观察报》称,近日国资委就两份名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文件,开始征求意见。
从企业基本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以央企实际控制人和真正绝对大股东的身份,即使不是代表国务院依法履行的出资人,国资委要做关于一个旗下所有公司的预算,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这是一个财务常识,是任何一个出资人,都要做的基本管理工作。
何况按照国务院的授权,它还是央企的最高监管者。它若不知道企业该年度是多收了三五斗,还是少收了三五斗?这不仅等于它丧失了企业所有者的天然权利,也等于说它作为监管者没有尽到管理的基本职责。
而且企业经营预算并不复杂,就是一个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国资委成立六年了,至今尚未独立做过,天下关心央企的人本来应该既忧且急的。但为什么六年之久,竟然没有人问一问呢?
当然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国有经济,尤其是央企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烈,十分能盈利,因此一俊遮了百丑,忘记了国资委竟然不做预算。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国资委不是这么不作为的。
尤其当今天下,国资委事实上已经领导全国的国资系,成为中国经济格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大构成。这点今年9月初,首次按照国际惯例编制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最能证明。因为那名单上无非两种企业光彩夺目:央企太阳和地方国企月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大一统的国资时代已悄然来临。在这个国资经济大一统的时代里,国资委怎么能不编制预算呢?它又怎么能不提呢?
而且国资委有很多善于理财的专家,对于能赚钱和做预算的有机联系肯定了如指掌,否则不会提出要独立做预算。因为如何把握企业的利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连预算都不做,都做不了,不说央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梦幻,就是央企的利益能否稳定在国资委手里,都会是一个梦幻。
但预算的财务常识,却也有个预算编制权限的常识,即编制央企的国有资本的预算,应该是谁的权利?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可以肯定这不是国资委的权利。
首先从历史看,央企是不是永远属于国资委就有疑问。因为从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谁投资,就是谁的权益的角度,财政部就有权主张它也是央企的出资人之一。因为央企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最初的投资都是财政资金,是财政拨款投资出来的——比如中石油。
中石油本来不是一个企业,其前身是石油部。石油部是政府部门,它所有的资金来源当然是财政拨款,因此形成的国有资产也是财政权益。中石油如今在国资委名下,但这是行政划拨造成的,不是国资委拿钱从财政部那里购买的,没有财务权益交换的市场交易,财政部说它要主张原始投资人的权益,国资委无法反驳。
再从现实看,国资委监督管理的国有资产也不全面,没有涵盖全部国有资产。不仅地方和中央分级管理,就是中央的商业资产也不是国资委完全说了算。比如上市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中、建、交,就是财政部及其旗下中投直接拥有和管辖。
最后从法律上看,国家预算是财政部的权利,这毋庸置疑。尽管我国《预算法》没有对国企和国有资本的预算进行专门的叙述,比如建立类似西方国家的资本预算或者临时预算。但为规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的工作,财政部2007年11月曾根据当年《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制定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然后发给国资委、中国烟草总公司和中央若干企业,明确说“请遵照执行”。
可以说央企作为国有资本的企业形式,其预算做与不做,历史、现实和法律的角度,都没有国资委的份。要是它非要觉得自己这两年,对经济大一统的国资时代有巨大贡献,撇开财政部独立搞一个央企预算,这是谁也不敢想象的——因为谁也不敢在预算这个问题上,取国资委,而舍财政部。
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可以没有国资委,但绝对不会没有财政部;也不会设一个不做预算的财政部。甚至我们还可以说,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资委,但不能没有国有资产。因为只要有国家,难免会有国有资产及其商业运行形成的企业,而且这些资产和企业做为国有资本,预算迟早是要做的。因为预算的核心,最终要反映普通国民和国资权益的关系,反映国资利润如何分配的。至于是否要一个国资委来管,那是很两可的。
总之,此时征求意见是否以及如何搞央企预算的国资委,真是辜负了它在国资经济大一统时代里的功绩。这是一个它自己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挑战了它自己唯国企做大做强,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至上的成功。因为它作为国企领导者,想做正常财务权益的预算诉求,遇到了空前胜利之中的无法克服的障碍。这把子曰的“名不正言不顺”,改成:“名暂且正,言犹难顺”,送给它再合适没有了。
资料来源:凤凰博报·阿西说话的博客 |
|